一、学校基本情况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100所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之一。1995年升格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攀枝花学院”,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开始举办留学生教育,2021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有本科专业61个,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特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培育类建设学科2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应用型品牌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应用型示范课程5门、应用型品牌课程2门,形成了以钒钛+、康养+专业集群为优势,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兼容,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大学科协调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共同推进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及研究生、留学生15967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6951人。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四川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4个,拥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省级大学科技园等实训实践平台7个,建有与行业需求高度对接的“方毅·钛班”“方毅·红班”等特色班级。
二、学费管理情况
(一)收费标准执行及备案情况
按照“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原则,2024年秋季新招录的本、专科学生按《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调整我省公办高等学校学费标准的通知》(川发改价格规〔2023〕260号)规定的基准学费标准执行上浮,2024年6月将执行标准报教育厅备案;。2023秋季入学的本、专科学生按“川发改价格规〔2023〕260号”规定的基准学费标准执行,未浮动。此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仍按《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我省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的通知》(川价费[2004]118号)等文件执行原学费标准。
(二)收费标准公示情况
按照《教育收费公示制度》的相关规定,将学费标准、文件依据等在校内醒目位置及学校官方网站-信息公开栏向学生公示,并在招生简章和入学通知书中注明。
三、学费收支及成本费用情况
2024年我校教育收费收入共11904万元,其中本专科学费收入7906万元。教育收费作为事业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全部缴入市级财政教育收费专户。2024年教育收费纳入2024年初市级部门预算管理,加大了资金统筹力度。
2024年度我校部门收入总额70159万元,费用总额53123万元, 2024年部门收入较上年增长19888.05万元。主要是:为解决我校832.09亩土地无不动产权证的历史遗留问题,市财政一次性安排土地划拨成本费20000万元,我校自筹5000万元,2024年12月30日缴纳了25000万元土地划拨成本费,办理了南苑校区300.96亩土地的不动产权证。
2024年费用较上年下降645.50万元,主要因市财政资金紧张,部份支出当年无法安排。其中:业务活动费用43855.75万元,占总费用的82.55%;单位管理费用9046.98万元,占总费用的17.03%。具体为:教育费用40194.27万元,科研费用3661.48万元,行政费用4752.86万元,后勤保障费用2927.05万元,离退休费1367.07万元,其他费用59.81万元。在市级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优先保证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教育和科研费用稳步增长。
四、资助经费情况
我校2024年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资助经费,用于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保障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就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5820人。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和学生成长需求,扎实用好校内奖助学金,形成了助困、奖优相结合的资助资金投入结构。主要如下:校级层面全年共发放“攀枝花学院”奖学金600名,金额120万元;“校园之星”奖学金61名,金额13.8万元;创新创业大赛等奖励23名,金额6.97万元;科研成果奖励151名,金额8.95万元。坚持劳动实践资助育人,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427个,发放勤工助学金170.8万元。重点关注受自然灾害影响及家庭突发严重困难的学生,为26名学生办理学费减免、271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隐形资助),共计10.96万元。为17907名学生投保了校方责任险、校方无过失责任险19.69万元。二级学院共发放奖助学金104万元。
按相关文件设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根据价格上涨情况适时对学生食堂进行补贴。价格平抑基金已提足3年共585万元。